2019年6月30日,越南与欧盟在越南首都河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,同意逐渐削减直至取消双边货物贸易中99%的关税——越南是继新加坡以后第二个与欧盟达成自贸协定的东南亚国家。
那时候,越南只是欧盟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,欧盟是越南第二大出口市场。
越南向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服装鞋类、农产品和电信设备等商品,而欧盟主要向越南出口电机设备、飞机、汽车和医疗产品等商品。
越南与欧盟的自贸协定谈的时间也不短了:从2012年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算起,3年后的2015年才达成原则性一致,后面还经历了数年时间,比如需要经过欧洲议会、越南国会及欧盟各成员国的内部程序批准方可生效。
到了2024年,按照越南工贸部公布的数据,自《越南-欧盟自贸协定》(EVFTA)正式实施4年以来,越南对欧盟出口额增长近50%,成为欧盟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——终于不再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了。
而且,2024年越南对欧盟的贸易也是巨额顺差且仅次于美国:越南对欧盟出口总额约为520多亿美元,从欧盟进口不到200亿美元,所以获得300多亿的贸易顺差。
可是,欧盟毕竟有27个成员国,哪几个国家才是越南在欧盟最重要的大客户呢?
荷兰、德国、意大利,这三个国家是越南在欧盟成员国中的三家大客户——约占越南对欧盟出口总金额的90%左右,其中又以荷兰最为重要,2024年荷兰从越南进口了约130美元的各类商品,是越南在欧盟最大的客户。
如果要对比一下荷兰和越南,那就从面积、人口和人均GDP看一下。
领土面积:荷兰本土面积约为4.15万平方公里、越南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,是荷兰的8倍。
人口总量:荷兰总人口约为1800多万、越南总人口约为1.01亿,是荷兰的近6倍。
人均GDP:荷兰人均GDP约为6.7万美元、越南人均GDP约为4700美元,荷兰是越南的14倍。
所以,我们可以注意到越南近几年非常重视与荷兰的外交关系与经贸合作,具体动作放在最后聊一下。
至于越南对欧盟各国出口的主要产品,仍然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,就像我们在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20年里一样。
以2024年为例,越南对欧盟出口数量和金额最多的商品并不是机械设备、电子产品,而是纺织品、鞋帽加工、水/海产品三个大类,其中水/海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约29.5%、鞋帽加工类出口增长约49.7%、纺织品增长约43.4%。
就纺织品来说,欧盟在全球有三大供货商:第一当然是我们、第二就是越南,排在第三位的,大家不一定能想得到——孟加拉国,当然,孟加拉国纺织业的技术、设备和资金,有一定比例是从我国转移出去的。
简单聊一下荷兰与越南的合作——我们往往只关注到新加坡、日本、韩国以及我们与越南的投资、建厂,其实欧盟当中的荷兰与越南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非常令人意外。
在纺织和制鞋业方面,越南与总部设在荷兰的可持续贸易倡议组织(IDH)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,核心就是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会以资金、技术、标准以及消费等形式,支持越南在纺织和制鞋业方面的技术与设备升级。
这几种支持方式中,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消费,也就是能够为越南的部分产能提供足够的市场。
由于荷兰在高价值(当然也是高价格)农业、新能源、海洋生态等方面领先全球——这倒是事实,荷兰的生态有机农业,克服了荷兰国土狭小、耕地不足的先天不足,走花卉、水果等高价值路线,经济效益一直很好,这也是越南极为羡慕的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:如果越南想发展核电,解决自身电力严重不足、直接影响工业产能的问题,会不会找荷兰呢?或者荷兰是否有意愿帮助越南呢?
个人认为这不现实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首先荷兰出于安全防范和风能发电足够的前提下,并不愿意发展核电项目。
荷兰唯一的在运核电站是1985年投运的博瑟勒核电站,单机容量485兆瓦。原定许可证到期日为2033年,不过荷兰议会已经在考虑延长运营期限了,虽然不发展,但至少掌握一部分技术也不错。
其次,核电项目看似是民用的但背后往往会有复杂的地缘关系。
比如韩国的核电项目能够发展起来,是美国的支持和输出;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;而越南在这方面也会与防务安全、地缘政治综合起来考虑,选项并不少,比如我们、日本、韩国;还有俄罗斯及法国。
为什么还有法国?那是因为法国与越南确实有历史渊源,比如19世纪法国对越南的几次殖民。
这种关系到现在更多的会演变成经贸合作,所以这次越南南北高铁项目,法国也入围了,跟我们、日本、韩国一起竞争这个大项目。而荷兰则并不擅长基础设施建设,荷兰的主权基金主要投资在金融、能源以及矿产等方面。
